进入2016年以来,面对这一问题,家电厂商的困惑更多、更大。
一方面,是市场形势更差劲。开年之后虽然家电厂商的市场引爆活动提前2个多月,但实际上市场整体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,真正在市场上获得蛋糕的,还是少数拼抢比较凶猛的企业。换句话说,市场蛋糕资源还是向少数企业身上聚集。
另一方面,是竞争更加白热化。当前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大企业清场小企业的战役,还是一场不同规模家电厂商的自保自救战略,更是一场生存与发展,转型与升级的全新战役。所有厂商都无法独善其身。想不被淘汰,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淘汰对手。
进入2016年以来,面对这一问题,家电厂商的困惑更多、更大。
一方面,是市场形势更差劲。开年之后虽然家电厂商的市场引爆活动提前2个多月,但实际上市场整体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,真正在市场上获得蛋糕的,还是少数拼抢比较凶猛的企业。换句话说,市场蛋糕资源还是向少数企业身上聚集。
这部分群体,主要是中小规模的家电厂家,以及乡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们。他们原来就没有规模化的竞争优势,而更多时候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。当然,如果有规模,赚的钱就更多一些。
还有一部分家电厂商,本身已经处在大规模化扩张的阶段之中,如果弃规模化扩张求利润倍增的计划,显然是属于"骑虎难下"。所以必须要保证一定的规模化,一旦放弃那么企业和商家现有的人员、团队和体系,都很难获得良性、滚动式发展,就会面临大规模的裁员、阶段性停产等问题。
这部分群体,主要是大厂家,大渠道,比如说六家千亿级的家电巨头们,都处在规模化扩张的新阶段。一旦丢掉规模,无疑是一种变相的隐性自杀;再比如苏宁、京东、阿里、国美,没有规模就玩不起来了。所以规模仍然是他们的第一竞争要素。
除了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竞争实力角度来看,不同家电厂商可能会在"要规模还是要利润"上存在左右为难的挑战。更为重要的是,整个家电市场当前还存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状态下。
从市场整体格局上看,当前家电市场蛋糕不管有多大,其实都需要大家去抢、去拼,而不是等着一个人来给大家平均分配。因此,从竞争的角度来看,家电企业和商家当前的第一要务是拼规模、而不是保利润。这是客观现实,因为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。
从整个家电产业的状态来看,当前中国家电产业虽然已经步入成熟状态之中,但是还没有完成的成熟化和完善化。在这种状态之下,所有家电厂商目前的任务都是要先抢规模蛋糕,先做大再考虑做强,以规模化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主导权。
现在来看,今年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面,在这一问题上,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,不要再纠结,更不要再迷茫,总是希望别人来给答案。其实,这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的问题。只能说,需要所有家电厂商,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诉求,来找到最合适的道路。
正所谓"没有最好,只有最合适"。大企业、大商家要靠规模化生存,需要追求规模化扩张;而小企业、小商家要做大,不被淘汰,也要追求规模化的效应。